我连续输了三场冰球比赛,不是那种“差一点点”的遗憾,而是彻彻底底的溃败——比分差距悬殊,队友失误频频,我自己更是被对手多次断球、打门后手忙脚乱地扑救失败,每次赛后,队友们沉默地脱下护具,我坐在更衣室角落,看着地上散落的冰刀鞋和汗湿的毛巾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“我真的不适合这项运动吗?”
很多人看到“输”字就皱眉,觉得那是失败、耻辱、丢脸,但我想说,正是这些“输”,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成长。
冰球是一项极其讲究团队协作和心理素质的运动,它不像篮球或足球那样有那么多暂停机会,你一旦失误,可能下一秒就被对方攻入腹地,前三场比赛里,我总想靠一个人扭转局势,结果越急越乱,越乱越输,教练赛后没批评我,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:“你打得像在证明自己,而不是在打球。”
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,原来我一直把胜负当作衡量价值的标准,却忘了冰球的本质——它不是为了赢而存在,而是为了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不完美、如何在混乱中保持冷静、如何在一次次跌倒后重新站起来。
第四场比赛前,我主动找到队长,坦白了自己的焦虑:“我不怕输,但我怕连累大家。”他笑了:“我们都在输过之后才变得更强。”那天,我放下了“必须赢”的执念,专注每一次传球、每一次滑行、每一次防守,即使还是丢了两个球,但我的动作更果断了,与队友的配合也流畅了许多。
赛后,我第一次没有第一时间看比分,而是和队友一起复盘,我们发现,很多“输”其实是因为我们太在意结果,忽略了过程中的细节,比如那次断球,其实是我自己没站稳位置;那记射门偏出,是因为我没有观察守门员的站位变化,输,不是终点,而是镜子——照出你的盲点,逼你去改。
现在回看那几场“惨败”,我反而感激它们,它们教会我一个道理:人生不是一场非赢即输的游戏,而是一次持续学习的过程,就像冰球场上,每一次摔倒都意味着你离站起更近一步。
如果你正在经历低谷,请别急着否定自己,也许你现在正“输”得很难看,但只要你愿意停下来反思、调整、再出发,你就已经在赢的路上了。
毕竟,真正的赢家,不是从不跌倒的人,而是跌倒后还能笑着爬起来,继续往前冲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