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“上瘾”来描述自己的某种行为——刷短视频停不下来、追剧熬夜到凌晨、沉迷游戏无法自拔……但很少有人会把“冰球上瘾”当作一种需要被正视的问题,可对于我来说,这不仅仅是一个玩笑式的标签,而是一段真实、挣扎又充满转折的人生经历。
三年前,我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,每天朝九晚五,在格子间里敲代码、写报告,生活看似安稳,实则空洞,直到某天,我在社交平台刷到一段NHL(国家冰球联盟)比赛的集锦视频,那瞬间,我仿佛被电流击中——冰球的激烈对抗、运动员的精准控球、冰面滑行时那种自由与速度交织的美感,像磁石一样把我吸了进去。
起初只是偶尔看看比赛回放,后来变成了每晚必看的固定节目,接着是研究球员数据、购买球队周边、加入球迷群聊、甚至开始模仿职业选手的动作练习滑冰……三个月后,我发现自己已经彻底“上瘾”,我不再关心工作进度,不再和朋友聚会,甚至连吃饭都常常忘记,只为赶上看一场深夜直播,我的睡眠质量暴跌,情绪波动剧烈,一旦错过比赛就会焦躁不安,像戒断反应一样难受。
最可怕的是,我竟然开始用冰球替代现实中的所有情感连接,朋友说“你最近怎么这么冷淡?”我回答:“我刚看完一场比赛,太激动了。”家人问“周末要不要一起吃饭?”我答:“我在看季后赛,没空。”那一刻我才意识到:我不是热爱冰球,我是用它逃避现实的痛苦——工作的倦怠、人际关系的疏离、内心的孤独感。
真正让我警醒的,是一次深夜滑冰训练后的意外摔倒,膝盖严重扭伤,去医院检查才发现韧带拉伤,医生警告我:“再这样下去,可能会影响长期运动能力。”那一刻,我坐在诊室里,看着镜子里苍白的脸,第一次问自己:我到底在追求什么?
我决定改变,第一步,是停止一切与冰球相关的娱乐活动,包括暂停订阅所有相关账号、删除手机里的比赛APP,第二步,我重新拾起尘封已久的写作习惯,写下那些曾经埋藏心底的情绪——关于焦虑、孤独、对自我价值的怀疑,没想到,这些文字竟然吸引了很多人留言:“原来你也这样?”“我也有类似的感觉。”
渐渐地,我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个原创小说《冰上之囚》,讲述一个痴迷冰球的年轻人如何一步步陷入虚拟世界,最终在现实中找回自我的故事,小说没有夸张的情节,全是真实的细节:比如他躲在浴室里偷偷哭泣,比如他在地铁上看到别人谈笑风生却感到格格不入,比如他终于学会在球场边安静坐着,不再非得成为主角。
这本书出版后意外走红,许多读者私信告诉我:“谢谢你让我知道,我不是一个人。”我也因此成为一名自媒体创作者,专门分享如何识别并摆脱“功能性成瘾”——不是戒掉爱好,而是重建生活的平衡感。
我依然喜欢冰球,但不再是“上瘾”,而是“欣赏”,我会带着孩子去冰场体验,也会在周末和朋友打一场轻松的友谊赛,更重要的是,我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,而不是让它被某个外在事物淹没。
如果你也在某个爱好中迷失了方向,真正的热爱,不该让你失去自己;真正的自由,是从心出发,而非随波逐流。